石头房、大水车、悬崖秋千、高山漂流……古朴厚重的老家韵味、惊险刺激的网红游乐,5月3日,走进淇县灵山街道赵庄村,能获得两种迥然不同的旅游体验。
2022年,淇县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首批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单位、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成效明显先进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缔造美好环境上做真功,让乡村处处充盈和美生态之“韵”,淇县有自己的一套模式。
一村一景乡韵浓
“发展乡村旅游,人居环境是第一。”赵庄村原党支部书记赵常海说,“我们村的人居环境改造,从村干部带头拆除自家挡路的院墙和棚子开始。”穿村而过的河道原来杂草丛生、垃圾遍布,挖深加宽后变成了小桥流水的景观。现在,又增加了亲水台阶、木质栈道、水车、叠石和亲水设施。“老石头房也利用传统村落保护资金进行了修缮,村民开起了民宿,当起了老板。”赵常海说。曾是省级贫困村的赵庄村,保存着100多间明清或民国初修建的石头房,村东北是灵山4A级景区,村南有朝阳山景区、殷商文化遗址等文旅资源。2016年,赵庄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引进游乐项目,建起“赵庄味道”小吃街,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传统村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年收入最高时达20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达130万元。在小吃街旁经营汉服拍照生意的张保香说:“现在村里的环境,跟我2006年嫁过来时相比,好得没边了!”张保香说的“好”,正是对赵庄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由衷赞叹。除了“老家赵庄”,淇县立足资源禀赋、民俗文化和乡村风貌,把培塑村庄特色作为灵魂体现到乡村建设中,坚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打造了“红色鱼泉”“云梦北口”“艺术东掌”“石美鲍庄”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和美乡村。
梦幻赵庄 薛平香 摄
一村一策净绿美
在灵山街道小滹沱村,街道命名的灵感来自街边种植的行道树。该村党支部书记宋金祯指着玉兰巷、紫荆巷介绍说:“全村三纵八横十一条街,每条街都不一样,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
小滹沱村红枫巷 张胜旗 摄
在这些街道的下面,铺设了总长1.1万米的污水管道,村民家的厕所污水、生活污水,经过管道排放到了村头的三格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中水排到水渠中用于林地灌溉。淇县有23个中心村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全县污水处理率达41%以上。
在庙口镇仙谈岗村,用手机扫描街边张贴的服务卡,就可以登录农村无害化厕所智能管护平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实现“一键报抽报修”,解决了“改厕易、管护难”的问题。除了扫码,村民还可通过拨打免费400电话、村管员代报“下单”,系统自动接单后,24小时内可完成维修、清淘作业任务。维修服务免费,清淘费用为20元/户。此外,平台会详细记录村民下单时间、接单工作人员维修抽污作业时间、群众满意度评价等,实现了报抽报修全程监管智能化。像这样智能化的还有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监管平台。淇县2018年就引入了该平台,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比如,每辆垃圾车上都安装了定位设备,可以实时查看每辆车的收运进度和收运轨迹。同时,对每个垃圾桶的位置在电子地图上进行精准标注。通过对垃圾收运车和垃圾桶的位置比对,确保每个垃圾桶都能及时清运。平台上可以查看每个垃圾桶的收运状态,绿色为已收运,灰色为未收运。
淇县将全县行政村分为整治村、提升村、示范村三类,实行“一村一策”,分类细化评价标准、划定整治目标,梯次推进、全域提升,不落一村、不留死角,让整治村“净”起来,让提升村“绿”起来,让示范村“美”起来。近一年来,整治村已全部“清零”,示范村占全县村庄数量的比例达45%。
一分一元积分制
“各户门前屋后为卫生责任区,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物品,年底对积分最高的前3户、卫生责任区进行表彰,年底积分最高保持三连冠的农户,奖励一辆价值1500元的电动车。”在卫都街道黑龙庄村,村党支部书记赵关保指着白墙黑字的村规民约,逐字逐句地念着第四条内容。
白墙黑字村规民约 张胜旗 摄
黑龙庄村的卫生评比活动始于2018年。“当时是将全村划分为4个卫生责任区,选出一名村干部、一名党员代表和一名村民代表3个人担任评委,每年选一次。”赵关保说,“到了2019年,有村民提意见,说有的责任区因为党员代表多得分就多,不公平。”当时,村里有一位在大用集团工作的乡贤申清云,提出仿照企业管理的办法,以户为单位,推行卫生评比“积分制”,评比内容包括门前无乱涂乱画、车辆停放整齐,无污水乱排乱放,房前屋后无杂草丛生,庭院物品摆放整齐干净,厕所洁净无异味等5项,达标者每项积2~3分,1分可到超市兑换1元钱的物品,到了年底还要开表彰会,对积分排名前3的每户奖励50斤大米。赵关保说:“以小积分推进大管理,目的是让群众潜移默化改变不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考验了村干部有没有将制度执行下去的决心。”
目前,淇县已在全县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活动,各村在结合本村实际,广泛充分征集村民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本村的可量化、可施行的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管理制度,并纳入村规民约,形成“软约束力”。截至目前,淇县已建设兑换超市142个,直接惠及群众1.5万余人,极大调动了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村庄环境整治由“干部干、群众看”到“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最后实现了“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转变。
“村庄自己住、环境自己护、责任自己负、监督自己干的农民自我管理机制,使村庄清洁行动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为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由达标向提升、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把群众组织起来,让群众参与进来’,这正是和美乡村‘淇县模式’的核心要义。”淇县县委书记杨建强说。
转自:《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孙雅琳 李萌萌
发布时间:2023-05-10 作者:鹤壁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