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聚焦 > 弘扬雷锋精神 提升鹤城温度 ——我市连续二十六年开展模范好人选树工作纪实

弘扬雷锋精神 提升鹤城温度 ——我市连续二十六年开展模范好人选树工作纪实

8名鹤壁先进典型代表参加“我们河南人”——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f

第八届鹤壁市道德模范暨2023年下半年“鹤壁好人”发布会活动现场。

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黄水印在护送学生过马路。7


62年前,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让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在全国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

今天,雷锋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滋养着广大群众的精神世界,更指引着人们书写更多新时代雷锋故事。

学习雷锋精神,传承榜样力量。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雷锋精神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创新构建“选树—宣传—礼遇—培育”全链条工作机制,持续擦亮“鹤壁好人”品牌,在全市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全市累计选树各类先进模范近2万名,其中“中国好人”32人、“河南好人”75人、“鹤壁好人”1266人,模范好人群体已成为鹤壁城市文明的精神坐标。

构建“四位一体”选树体系,以机制创新挖掘更多凡人善举

悉心照顾瘫痪父母27年的人民教师,两入冰水救起两名孩童的热心村民,爱心助学20载的民营企业家,无偿献血1.6万毫升的交通运输执法人员,勇闯火海救下一家四口的退役军人,13年救起6名溺水者、带头组建公益救援队的社区居民,36年勇救5名溺水者、自发宣传防溺水知识的热血市民,坚守承诺帮助行动不便同学的爱心少年……

2月25日,我市8名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的模范好人代表集体亮相“我们河南人”——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他们以凡人善举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用“鹤壁好人”精神影响带动更多人践行时代文明新风。

3月4日,中国文明网发布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浚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城区护学岗组长黄水印因始终奋战在执勤第一线、十余年护送数千名学生安全过马路的感人事迹入选。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先出彩。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为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我市深入挖掘模范好人典型,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构建了“四位一体”的模范好人选树管理体系,进一步挖掘更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身边好人、平凡榜样。

规范化评选,激活“文明细胞”。2000年以来,我市连续26年开展“鹤壁好人”评选活动,建立“县区推荐+群众自荐+媒体挖掘”多元推荐渠道,并成立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团市委、市妇联、市总工会等多部门组成的“鹤壁好人”评审领导小组,形成部门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为好人选树筑牢组织根基。例如,每季度通过公众投票初评、实地调研复核等规范化制度化程序,确定“鹤壁好人”评选活动的入选名单。此外,我市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基层选树活动。在广大乡村和社区,每年都会举办“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活动,弘扬传统美德。文明市民、文明职工、文明教师等“十大选树”活动,更是覆盖了各个行业领域,有效激活了城市“文明细胞”。

动态化管理,保障榜样“纯度”。我市出台《鹤壁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荣誉称号的授予、撤销条件。建立模范数据库并进行动态更新,对违法违纪或严重失德者实行“荣誉退出”机制,保障模范群体的先进性。2025年,将深入做好鹤壁模范好人“管家”工作,激励鹤壁模范好人群体持续发挥榜样带动作用。

精准化帮扶,让好人有好报。在鹤壁,尊重好人、礼遇好人、善待好人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市制定了一系列关爱帮扶机制,出台《鹤壁市道德模范礼遇帮扶实施办法》,推出“10+6”礼遇帮扶政策,面向模范好人提供免费体检、免费乘公交、赠送景区门票、赠阅报刊等10项礼遇措施,以及医疗救助、生活补贴等6类帮扶措施。设立“‘鹤壁好人’专项基金”,募集资金250余万元,用于模范好人的帮扶与奖励。对获得各级荣誉的模范好人进行奖励,其中国家级荣誉奖励3万元,省级荣誉奖励1万元,市级荣誉奖励2000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帮扶困难模范好人185人次,发放帮扶资金18.5万元,奖励模范好人219人次,发放奖励资金23.4万元。此外,还邀请模范好人参与新年音乐会等市级重大活动,并将模范好人作为走访慰问的重点对象。我市还将道德模范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诚信“红榜”,提升他们的社会声誉。通过完善关爱帮扶机制,从物质奖励、生活保障、社会荣誉等多方面给予好人支持。

打造“线上线下”传播矩阵,以立体宣传讲好“鹤壁好人”故事

说起身边“雷锋”,30余载植树造林20余万株的“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靳月英,南繁北育60余载只为“让中国碗装满中国粮”的“中国好人”、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程相文,他们的先进事迹广为人知。

“我不走,这个家需要我!”“我就是你的小拐杖。”谈到鹤壁榜样,20余年精心守护患病亲人的“中国好人”王秀杰、因为一句承诺帮助行动不便同学数年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焦林奇,他们的感人故事也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

为了进一步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让鹤壁人身边“雷锋”的事迹激励更多人,我市精心打造了“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矩阵,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讲好“鹤壁好人”故事。

全媒体矩阵宣传,充分弘扬“鹤壁好人”精神。《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多次报道靳月英、程相文、王秀杰等“中国好人”的先进事迹,提升了“鹤壁好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鹤壁日报》《淇河晨报》、鹤壁市广播电视台等市级媒体则开设了《走近身边好人》《鹤壁好人风采》《身边的感动》等专栏,对好人好事进行深度报道。同时,通过抖音、微信、微博、网站、客户端等同步推送好人事迹图文报道及短视频,并多次被人民网、顶端新闻客户端等省级及以上媒体转发,点击量超150万次,实现好人故事“破圈”传播。

基层宣讲浸润人心,让道德力量接地气、“冒热气”。通过创新形式增强“身边人讲身边事”感染力。山城区首创“善行山城”好人宣讲团,组织130余名模范深入社区、学校、企业,以“拉家常”“讲故事”方式走进社区楼院、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宣讲团还推出“点单式”服务,针对不同群体定制个性化内容:面向学生开设“好少年成长课”,聚焦反校园欺凌、网络文明等热点问题;面向企业职工设计“匠心筑梦”专题,分享劳模工匠的奋斗历程。

通过“文艺+理论”让宣讲“活”起来。创新推出“宣讲搭台、文艺唱戏”模式,将好人故事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展演情景化,创编小品《好人老张》《社区暖心事》、快板书《鹤城好人赞》、豫剧《孝善宋沟村》等原创作品,以方言演绎、互动问答形式增强代入感;让体验更沉浸,在山城区枫岭公园“好人一条街”举办露天故事会,邀请模范与群众围坐交流,穿插剪纸、泥塑等非遗技艺展示,让道德教育“可观可感”;让互动零距离,通过抖音“好人直播间”,开展“我与模范面对面”线上活动,单场最高观看量达8万人次,吸引年轻群体参与互动。在“文艺轻骑兵基层行”活动中,累计演出“好人就在身边”主题歌舞剧42场,覆盖偏远乡村群众5万余人。通过“宣讲+”模式延伸服务链条,将好人宣讲与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深度融合:设立“好人调解室”,依托模范个人影响力,在矛盾纠纷相对集中的社区成立调解工作站,如“中国好人”徐光带领的“老徐说事团”,年均化解邻里纠纷120余起;打造“宣讲实践基地”,联合中小学建设“红领巾道德讲堂”,开展“我给模范画张像”“好人故事我来讲”等活动,累计收集学生绘画、征文作品2300余件;开展联动志愿服务,宣讲团成员带头成立“爱心助农队”“夕阳红护学岗”等45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创作顺口溜、手绘漫画等宣传作品310件。

激发“好人基因”内生动力,以文化深耕放大“好人之城”效应

“雷锋”就在身边,也许就是你我。周末,我们可以到鹤壁好人馆参观学习,去枫岭公园“好人一条路”学习先进事迹;平时,我们可以在社区“好人广场”了解基层干部感人事迹,在厂区“劳模宣传一条街”感受工匠精神。

为推动新时代雷锋精神入脑入心,近年来,我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城市文明建设深度融合,不断拓展“鹤壁好人”文化建设阵地,进一步夯实了“好人之城”建设的思想基础,营造出更加浓厚的崇德向善氛围。

培育品牌化“好人文化”。编印《鹤壁好人》《身边的感动》等读本,举办“发挥好人效应”研讨会,推动好人精神进教材、进课堂。激活基层“文明细胞”,通过“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等村级评选活动,延伸好人文化触角。例如,山城区宋沟村每年表彰36名孝善典型,鹿楼街道每年评选20户“文明家庭”,形成“村村有榜样、户户争先进”的基层文明新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基层。

打造实体化育人阵地。我市还打造了众多线下宣传阵地。建成全省首个市级好人馆,设置主题展区,收录模范好人典型事迹,接待参观者17万人次。枫岭公园的“好人一条路”、富士康(鹤壁)科技工业园的“劳模宣传一条街”、华夏南路“好人路”的宣传展板上,都展示着“鹤壁好人”的先进事迹。建设善行义举榜、“鹤壁好人”事迹宣传长廊,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好人故事,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让模范精神融入城市肌理。

好人之城,“锋”华正茂。市文明办负责同志表示,我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省委“四高四争先”要求,进一步创新选树和宣传方式,挖掘更多人民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切实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持续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不断擦亮“鹤壁好人”品牌,让雷锋精神在鹤城大地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让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成为鹤壁最鲜明的城市形象,为打造北方美丽城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鹤壁篇章提供强大精神文明力量。

发布时间:2025-03-05 作者:鹤壁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