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鹤壁市按照省文明办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鹤壁实际,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规范志愿服务队伍管理,精心设计志愿服务活动载体,使全市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广大志愿者在文明城市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铸就了一座座爱心丰碑,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一、加强队伍建设,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打牢基础。
一是广泛招募,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把各级文明单位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本单位职工人数的50%列入文明单位年度复查项目,达不到注册数量者取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140余家文明单位积极参与,组建文明志愿服务队100支(人数50人以上才可组队),注册人数近8000人。同时,面向不同群体招募,分别组建了青年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红领巾志愿服务队和慈善志愿服务队等共计2.5万人,各类志愿服务站点164个,经常性志愿服务队296支。
二是加强培训,提高志愿人员素质。各级文明单位、社区依托“文明中原大讲堂”,开展志愿文化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提高做志愿者的责任感、自豪感和志愿服务水平,并根据志愿服务专项活动,先后组织了“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和重大事件应急志愿服务培训,3000多名志愿者骨干受益。同时,依托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与兄弟社区共享学习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
突出重点项目,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由阶段性向日常性活动转变。
一是弘扬雷锋精神,志愿服务培育文明道德风尚。1600余名志愿者“雷锋日”当天在新区新世纪广场、老区红旗街及各县区活动广场设立“学雷锋”活动点,为市民提供健康知识、法律知识、就业信息等宣传解答和义诊;5000余名志愿者在新区京港澳高速公路西侧、新区泰山路北段、淇河沿岸等地义务植树2万多棵,并持续开展了“学雷锋,净化周边环境”活动,走上街头进行捡拾垃圾、擦洗栏杆、清理广告;文明交通志愿者到主要交通路口宣传交通法规知识,协助交警劝阻交通违规行为;全市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了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活动,为前来办事的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在公园、广场、车站、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开展便民利民和不文明行为劝导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围绕特殊人群,四个“百万关爱”温暖弱势群体心灵。各县区文明办对辖区各街道的空巢老人、农民工及其子女、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志愿服务对象情况进行摸底,建立档案,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合理分配,结成比较稳定的帮扶对子,开展生活护理、亲情陪护等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举办“学雷锋、献爱心,帮扶特困残疾人”捐款活动,为全市一户多残和重度残疾人家庭捐款30余万元,提供生活帮助;传统节日开展文艺联欢和“一家亲”志愿活动,将志愿服务对象接到志愿者家中欢度佳节,并开通“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与亲人通话视频;送技能、送健康、送文化、送法律活动为农民工打造温馨港湾。
三是结合工作实际,特色志愿服务构建和谐社会氛围。市中心血站和150名逗号志愿者工作站联合举办应急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引起社会关注;雷锋出租车队爱心送考,服务高考学生和家长,关注和帮助社会特殊群体;净化社会文化环境,190名“五老”监督员开展网吧志愿劝导工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620名消费维权志愿者参与消费维权知识的宣传和消费体验活动,并在鹤壁日报开办“消费教育大讲堂”,帮助公众规避消费陷阱,减少消费纠纷。
三、培育志愿文化,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社会舆论。
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和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的进展和成效,积极展现志愿者的良好风貌和高尚情操。二是组织开展优秀志愿
发布时间:2020-06-28 作者: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