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归档 > 抓项目打基础 互评互学促提升

抓项目打基础 互评互学促提升

鹤壁1957年建市,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146万,辖浚县、淇县、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两县三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鹤壁的农村经济占有较大比重,全市现有87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99.8万,占全市人口总量的71.3%。

农村“清洁家园行动”开展以来,鹤壁市委、市政府以关注民生为出发点,将解决农村脏、乱、差,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问题作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之一,高起点部署工作。从2009年起把农村“清洁家园行动”列入全市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具体负责。两县三区也同时将“清洁家园行动”列入县区民生工程。为便于活动开展,市文明办牵头,县乡派人参与,组成十个调查组深入全市25个乡镇789个行政村调查摸底。结合实际确立了培树典型、梯次实施、互学互评推进工作的总体思路。以“清洁家园行动”带动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加快了中原新农村建设步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选点搭“舞台”。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以连线成片为基本原则,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行政村为试点,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示范片区建设工作。每个县区按照5%-10%的比例向市文明办报示范村计划,市文明办组织考察组到县区逐村考察,通过上下结合最终确定示范点,并将全市“清洁家园行动”示范点在鹤壁地图上用小红旗逐一标示出来,绘制成点线分布图发放至县区、各有关单位和领导,使工作重点更为明确。

二、抓项目打基础。一是抓重点项目。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以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目标,以乡镇政府所在地为重点,以“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农户”创建为抓手,在全市25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实施农村“清洁家园行动”提升工程,年内确保浚县善堂镇等11个集镇基本达到“四化两场一畅通”(路面硬化、街道净化、街灯亮化、两侧绿化,建设综合市场、建设垃圾处理场,过境道路畅通)。以沿国道、省道交通干线和通往景区道路沿线村镇的创建工作为重点,深入实施连线、连片创建工作。在国道、省道沿线的所有村镇(乡)以及通往景区道路沿线的村镇(乡),普遍开展连片连线创建工作,进行综合重点整治,分期治理。年内将浚大线等7个线(片)创建成户外广告、宣传标语规范、文明,村容村貌整洁、靓丽,民风淳朴、乡风文明的样板线(片)。在实现以上两项重点突破的同时,大力开展农村新型社区创建工作,努力将浚县中鹤社区等8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成基础设施完善、卫生制度健全、宣传教育氛围浓厚、村容村貌整洁的农村“清洁家园行动”示范点,以此辐射带动周边乡村。使全市的整体创建工作通过以点带面、以镇带村、以城带乡等方法,循序渐进全面展开,从而形成县乡联动、镇村联动、资源共享、整体推进的创建局面。二是抓机制建设。建立了“文明委牵头,县、乡、村落实,职能部门政策扶持”的工作机制和“户集、村收、乡镇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三是抓典型引领。文明办、文明单位、涉农部门、乡镇政府等各级各部门统筹协调,重点培育特色村,形成了浚县水峪村,淇县高楼新庄村,淇滨区鹿厂村等一批亮点村。四是抓整治活动。针对农村“五乱”现象,先后开展了“城乡整洁行动月”、“喜迎国庆、扮靓鹤城”集中整治和改水、改厕、改圈活动,改善农村基本卫生条件。五是抓帮扶。发挥文明单位“人、财、物”优势,集中帮扶试点村建基础设施、评文明卫生户,促进乡风文明。六是抓宣传教育。在鹤壁日报、鹤壁电视台、大河鹤壁网等新闻媒体开设“清洁家园行动”专题栏目,宣传报道成功经验、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同时,在村头路口、主街道墙面书写宣传标语,并利用农村文化大院等宣传教育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调动农民群众参与

|<< << < 1 2 > >> >>|
发布时间:2020-06-28 作者: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