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淇滨区的任静由于工作关系在外多年,这次春节期间从北京回家探亲,她感慨万千。“漫步街头,发现一个个花园曲径通幽;夜晚出来,看到城区华灯璀璨亮如昼;开车行驶在路上,交通秩序井然;走进超市购物,人人都文明有礼。咱们淇滨区越来越有大都市的味道了。”任静说。
人以业聚,城以人兴。自从全市“六城联创”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后,淇滨区迅速行动,不断改善硬环境,提升软实力,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城市更有品位、居民素质进一步提高。
基础设施再提升,环境优美景如画
淇滨区以“六城联创”为契机,扎实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百城提质、城市精细化管理等重点工作,街头游园不断增加,蓝天白云成为常态,一条条绿化、美化、亮化的美丽街道,让城区面貌更加亮丽,环境更加宜居。
“现在就喜欢逛街,咱们淇滨区街头游园越来越多,而且游园规格很高,都是海绵工程项目,下雨也不积水,里面的景观小品也很别致,感觉很有品位。”2月20日,家住淇滨区双水湾小区的陈合群先生说。
据淇滨区园林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淇滨区街头游园近30个。2018年完成41项绿化工程,共栽植各类乔灌木10万余株,地被类植物28万平方米,城区绿地不断增加。
地更绿,天也变得愈加蔚蓝。淇滨区园林局每天出动30余辆洒水车、喷雾除尘车,在淇滨大道、兴鹤大街等城区主干道进行洒水除尘作业。2018年淇滨区优良天数187天,比2017年增加10天。
已是耄耋之年的李桃香老人对淇滨区的城市变化感触颇深,她说:“现在的淇滨区空气清新,道路干净整洁,生活在这样的城区让人心情舒畅。我每天都会约上左邻右舍的老朋友去附近的小花园里锻炼身体,大家身体健康了,也是为咱们‘六城联创’中创建全国健康城市作贡献呢。”
“看,新华社又发表咱们淇滨区的图片了。”2月20日,市民王坤的朋友圈被新华社刊载的一组“魅力淇滨,夜色如画”的图片新闻“刷屏”了。新华社称:“淇滨区对建筑物进行灯光亮化整体设计,打造了充满时尚、繁荣气息的城市夜景。”
“我发现最近咱们淇滨区经常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这些国家级的媒体,这也反映了咱们城区建设越来越好。高铁鹤壁东站档次高、淇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好、城区环境优美,这都是咱们淇滨区居民的骄傲。”王坤说。
城市居民素质高,文明花开唱和谐
2019年的第一场大雪后,一群群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文明志愿者,温暖了全城。2月13日一场大雪过后,淇滨区各区直机关干部职工和文明志愿者走上街头,拿起扫雪工具,除冰、铲雪,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道路很快便畅通了。
脱贫攻坚、学雷锋服务、清洁家园……每年淇滨区都组织辖区文明志愿者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数达3000余人。据统计,淇滨区已建成乡镇办事处级、村级志愿服务站80余个。
志愿者服务仅是淇滨区助力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个缩影。淇滨区坚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在社区、村庄举办道德讲堂,组织开展文明礼仪知识培训等,使文明新风吹拂千家万户,居民素质不断提升。
“春节期间,各大电影院生意火爆,原来想着现场肯定会乱成一团,结果发现电影院内大家都自觉排队,也没有大声喧哗的现象发生。”在上海上大学,放寒假回家的大四学生张强说,“不管是电影院、超市,还是高铁站,大家都很有秩序,虽然咱们城市不大,但是居民素质却很高。”
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的同时,城市文明程度也在不断升级。“咱们淇滨区施工工地的围挡,不仅用绿色的仿生草皮覆盖,而且提示用语也礼貌、温馨,比如‘前方施工,请您绕行。给您造成不便,请谅解!’而之前,很多工地
提示语就是很生硬的一句话:‘此路禁行,违者罚款’。”市民林先生说,从这些细节就可以看出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让人心里暖暖的。
感
发布时间:2020-06-28 作者: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