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市农科院院长程相文先进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具体内容如下:
鹤壁市农科院院长程相文,这辈子心无旁骛,就干了一件事,却让无数人吃饱了肚子,那就是培育高产玉米品种。过去50年,他的根一直扎在玉米地里。一茬茬玉米金黄了,他的头发也变白了。
今年年头上,程相文从海南育种基地带回了一个抗病抗倒的玉米新品种,现在每天都泡在闷热的玉米地里,像看孩子一样看护着他的心肝宝贝。
1963年,27岁的程相文从农校毕业,分配到鹤壁市浚县农业局,负责种子试验。这个时候,中国刚刚摆脱全国性饥荒,程相文决心让中国人获得更多的粮食。第二年,他只身来到海南省崖县,一个人、一间房、八亩地,开辟育种基地。
在海南高温、闷热的玉米地里,程相文每天弯着腰连续给玉米授粉七八个小时,累到腰都伸不直。但辛苦没白费,一年后,在海南培育出第一批玉米种子实验,亩产提高到了近700斤。
从那以后,程相文冬天南下,春天北上,往返于河南和海南之间。“候鸟”生活的代价,是和家人聚少离多。玉米授粉是新品种培育的关键期,在这个当口稍有懈怠,就极容易前功尽弃。程相文坚守不退的代价,是母亲去世时不能送,女儿生病时不能陪。1993年春节,程相文的妻子突然中风,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此时又逢玉米授粉期,体贴的老伴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主动把丈夫打发走了。
育种的是程相文,奉献的是全家,洒下的是汗水和泪水,收获的是39个玉米新品种,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加经济效益270多亿元。年逾古稀的程相文说,“只要活着,我一天也不离开玉米,将来有一天我死了,就让孩子把骨灰撒到玉米地里。
发布时间:2020-07-24 作者: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