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归档 > 我市道德模范层出不穷凡人善举成寻常景象

我市道德模范层出不穷凡人善举成寻常景象

“照顾老伴儿已经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只要老伴儿还活着,我就是幸福的……”9月5日,走进淇滨区九州路办事处道德讲堂,牟山社区居民马朝山正在讲述自己14年如一日精心照料因病瘫痪妻子的故事,不少听众都流下了眼泪。

这只是我市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的一个缩影。今年9月20日是全国第12个公民道德宣传日,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使其成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公民道德建设工作逐步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群众广泛参与,好人、道德模范层出不穷

“和其他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者相比,我干的活儿最普通,以后更得严格要求自己。”9月17日,回顾去年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时的场景,我市育种专家程相文如是说。

除了道德模范,我市的好人也不少。吕志强就是其中一个。40年里,吕志强从水中救起7名溺水者、2名轻生者;40年里,他智斗歹徒,勇抓小偷;谁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今年3月,吕志强先后获评第四届鹤壁市道德模范、第十一届河南省见义勇为模范,并荣登5月的“中国好人榜”。

通过组织推荐、媒体发现等方式,由下至上推荐的“鹤壁好人”候选人绝大多数来自工人、农民、社区居民和基层一线普通干部,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来”,“我推荐、我评议鹤壁好人”已然成为热潮。

据统计,近年来,我市共涌现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1人,省道德模范3人,市道德模范18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6人。今年,我市又将“季评十件好事”转为季评“鹤壁好人”。截至目前,共评出季度好人560余人,年度好人140人,推评好人成为了我市公民道德建设的一大品牌。

“通过遍布全市的140余个道德讲堂,1000余个社区文化中心和市民学校,3500多个宣传橱窗,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在群众中广为流传。”9月16日,市文明办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让好人有好报,做好人不吃亏

“就做了这么点儿事,大伙儿还惦记着俺。”中秋节前夕,我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淇滨区钜桥镇聂下雾村村民张华英从市农科院文明志愿者手中接过月饼、食用油、大米等慰问品,激动地表示。

“为身边好人解除后顾之忧,才能为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市文明办负责同志说,近年来,我市制定了一系列好人慰问帮扶制度,坚持把精神奖励和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在中华传统节日为好人送慰问品;为52名“鹤壁好人”免费体检;为32名2013年“年度好人”和各类道德模范赠阅报刊;慰问和帮扶困难道德模范金额达17万元……

在“鹤壁好人”评选的基础上,我市还开展了美德少年、文明市民、文明警察、文明教师、文明医生、文明职工和孝老敬亲农民等评选活动。今年,我市又制定和公布了《鹤壁市民文明公约》,将其融于各项评选活动之中。

组建了1万余人的文明志愿者服务团队

我市不仅是盛产“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的沃土,广大群众也默默地践行着公民道德,凡人善举已成寻常景象。

我市在全市省级以上文明单位组建了1万余人的文明志愿者服务团队,建立了28个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组织开展了以邻里守望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空巢老人提供义务家政服务500余次;开展爱民帮扶志愿服务,为留守儿童捐赠书籍4000余册,业余辅导2000多小时。自7月份以来,我市已有108家文明单位的3000余名志愿者自发走上街头,为辛勤工作的交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送去了毛巾、矿泉水等慰问品。

一系列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文明河南建设工作,一个个道德建设活动宛如星星之火,汇聚成璀璨的道德之光,照亮鹤城大地。

发布时间:2020-07-24 作者: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