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鹤壁好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频频出现在我们周围,屡屡叫响中原乃至全国。人们在高度关注这一社会现象的同时,也在不断发问:为什么鹤壁会涌现出如此众多的好人?
卫多君子:历史传统的千年积淀
鹤壁建市历史很短,不足60年;鹤壁历史又很长,3000多年前就是华夏国都,这个历史悖论成就了鹤壁的活力,也成就了鹤壁的深邃。战国时期,鹤壁一带曾属卫国。历史记载,这里曾经贤才摩肩,君子接踵,就像“燕赵古来多慷慨悲歌之士”一样,“卫地自古多君子”成为一个传统。吴王的弟弟季札曾经周游列国,以其远见卓识闻名天下,他在卫国得出的结论是:“卫多君子,其国无患。”可见这里的谦谦民风。《诗经》文化曾经代表着远古的鹤壁文化,39首卫地诗歌,或思乡,或怀人,或爱情,或劳动,透露出人间的善良,社会的美好。在以宽厚仁爱著称的儒家典章里,如此密集地出现卫国诗歌,绝非偶然。鹤壁历史上盛产竹子,淇园绿竹是作为一个文化元素载入典籍的,代表了一种飘逸洒脱的君子风范,一种持节挺立的民族气节,一种虚心向上的精神追求,其文化价值远远超出了自然价值。有了这种文化传承,鹤壁人自然就会多一份文化自觉,多一份为人处世的道德自律。
“淇水悠悠,松楫桧舟。”多少年来,有诗河、史河、文化河之称的淇河一直哺育着鹤壁人民,也形成了独特的淇河文化。淇河不以雄奇见长,却以诗情雅韵彪炳千古,淇河远离血腥、暴戾,铁血狼烟,发生在淇河两岸的故事,多是情,是爱,是美丽,是浪漫。这样的河流,滋养出的只能是善良的民众、淳朴的民风。
风清气正:问渠哪得清如许
秉持千年遗风,鹤壁清风依然。进入新世纪,鹤壁“风清气正好环境”更加深入人心。若要探寻其源头活水,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与鹤壁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倡导、与各种正能量的广泛传播密不可分。多年来,鹤壁市委市政府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好人评选、文明创建活动,在农村社区,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在各行各业开展文明警察、文明教师、文明医生等评选活动,在中小学校开展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等活动,营造出浓厚的争做好人的社会氛围。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为英模群体的形成提供了持续动力。先后建立了考核机制、好人评选表彰机制、部门联动机制、好人帮扶机制等,这些机制从建立完善到常态化规范化,都体现了一个明确导向,就是要尊重好人,礼遇好人,善待好人,为好人的不断涌现、为英模群体的形成提供支持和保障。
多年如一日:信念的坚守
在众多的鹤壁好人中,许多人通过十几年几十年的坚守,初衷不改,不离不弃。人们也许会问: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到底为了什么?答案也许会让我们失望:不为什么,就是为了内心的那份坚守:坚守着社会的公序良俗,坚守住内心的那份善良,传递真爱,从善向上。许多时候,我们缺少的就是一份坚守。守住做人的底线,就是一个良好公民;守住向善向上的底线,我们也会成为各个层面的“好人”。
好人与英雄之间并没有明显界限,炮火硝烟年代的英雄令人敬仰,和平建设时期的好人同样令人感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更需要的是千千万万个雷锋式的普通群众、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需要人们用善良构建社会的和谐,用爱心编织美好的梦想。在这种情况下,发生在身边的感动就更有现实意义,其道德引领作用更强。他们不是英雄,是生活中的平凡人。他们又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平凡人,他们是平凡中的好人,生活中的强人,道德领域的巨人。
瞬间壮举:多年道德修炼的爆发
在鹤壁好人群体中,不乏慷慨悲歌的勇士,也不乏感天动地的壮举。他们以凡人之躯,在危难时刻肩负起英雄的使命,以奋不
发布时间:2020-07-24 作者:51823